陆续有国家退出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国际助残组织深感不安
随着多个国家近期陆续宣布退出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渥太华公约》,致力于帮助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最边缘化和弱势群体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助残”组织7月8日发表公报,提醒国际社会警惕这些杀伤人员地雷卷土重来的危险。
国际助残组织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仅是2025年,就先后有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波兰宣布退出《渥太华公约》。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6月底签署政令,宣布乌克兰退出。芬兰总统紧随其后,于7月4日正式颁布了此前该国国会投票通过的这项决定。
俄罗斯2022年2月全面发动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显然是这些欧洲国家陆续宣布退出该公约的主要原因。芬兰总统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芬兰与俄罗斯之间有一条很长的边境线,而俄罗斯并不是《渥太华公约》的签署国。爱沙尼亚外交部6月底在知会联合国这项退出决定时,发表公报指出,退出这项公约的决定源于该地区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恶化的安全形势,是基于国家安全的必要考量。
国际助残组织担心,这些国家陆续退出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意味着这些国家考虑在他们的边界重新部署此类地雷。公报指出,自2015年以来,全球因此类地雷而受伤致残或致死的受害者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在这些平民受害者中,40%到50%都是儿童。
该组织提醒各方警惕这种武器卷土重来的危险性。此类地雷构成的威胁通常在军事冲突结束后仍然长时间存在。都是由受害人自身因触碰而引爆。这些地雷给受害人留下长久的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创伤。
在此之前,国际红十字会也曾批评这些退出决定是对武装冲突中的平民保护的危险退步。
国际社会推动禁止造成对平民滥杀滥伤的杀伤人员地雷(也称步兵地雷)的努力在1997年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于当年12月在渥太华会议上达成了所谓《渥太华公约》。公约全面禁止使用、生产、转让和储存也就是杀伤人员地雷,并要求在公约生效后一年内销毁库存。
截至2022年8月,全球有16个国家签署并批准了这项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