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不择手段捞钱,非税收入去年暴涨25%

中国财政部周五(1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受到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和内需放缓的拖累加大,2024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比只增长1.3%,大大低于2023年6.4%的增幅,而非税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额为21.97万亿元人民币(3.03万亿美元),其中税收收入17.49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非税收入却出现了飙升,总额为4.473万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25.4%。尽管人们对此项收入增加已有心理准备,但增幅如此之大还是超过了普遍预期。
 去年,中国经济持续恶化。房价下跌的势头有增无减,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随之继续发酵。连碧桂园和万科等该行业“模范生”的财务状况也越来越糟糕,双双都进入债务重组。2024年全年,万科合同销售面积1810.7万平方米,同比降幅26.57%;合同销售金额2460.2亿元,同比降幅更是高达34.59%。万科执行董事、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在1月15日被公安机关带走,引起市场震动。
 经济低迷,债台高筑,导致许多地方政府发生严重的经费短缺。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种媒体上一直充斥着地方政府为维持自身运转而设立各种名目“巧取豪夺”,到处抢钱。有的“倒查三十年”逼迫民企“补税”;有的“远洋捕捞”派出警察跨地区抓捕或扣押企业家,迫使他们交钱;有的“以刑化债”,债务方通过警方抓捕债主,迫使他们以付债换取人身自由。地方政府更普遍的做法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乱收费,直接提高各种收费标准,为自己捞钱。
 这些做法虽然帮助地方政府增加了收入,但却严重伤害了企业的信心,“竭泽而渔”的结果就是经济进一步疲软。
中共高层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去年12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发出指示,要求加强执法监管,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的情况,并承诺采取行动改善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但是,这种警告显然没有任何作用。
 导致地方政府现金严重短缺的核心问题是它们长期依赖的“土地财政”在房地产市场衰退和需求疲软中受到重创。2024年中国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较上年下降16%,突显房地产业的低迷程度。路透社说,过去,卖地收入一直是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块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已成为拖累整个商业活动的主要因素。
 中国官方称去年完成了原定的5%的经济增长目标,但中国和国外的经济学家们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许多人认为,实际数据可能不会高于3%。
 中国财政部说,2024年政府财政支出增长3.6%,大大低于2023年的5.4%。
 中国财政部公布的支出项目显示,2024年,教育支出为42076亿元,同比增长2%;科技支出11505亿元,同比增长5.7%;社保和就业支出42114亿元,同比增长5.6%。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NuScale Power 自豪地支持 ENTRA1 Ene
 - 贝森特称中国是不可靠伙伴 美国须摆脱中国稀土控制
 - 下一代苹果芯片可以使内存带宽翻倍
 - 乌克兰称击中俄罗斯黑海石油设施,并获得额外的爱国者导弹系统
 - 矿业公司表示,它在月球表面发现了非常有价值的物质
 - 中国石油储备缓冲市场,美国制裁打击俄罗斯原油
 - AI最新热门工作:工程师不只要会写程序 还须点满这技能
 - 市场大师 Liz Ann Sonders 表示,人工智能的繁
 - 前线报道:乌克兰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突破俄军包围圈,逐一消灭被
 - 乌克兰司令证实特种部队在战斗继续的情况下登陆波克罗夫斯克
 - 中国10月制造业下滑加深至6个月低点,PMI低于预期
 - 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表示,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强劲
 - APEC峰会:台湾代表林信义与美财长贝森特会晤 聚焦芯片与供
 - 美中达共识 安世芯片可望出货 全球车企松口气
 - 川普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已下令五角大厦备战 原因曝光
 - 俄罗斯航空公司因国际封锁而陷入危机,质量正在崩溃
 -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期间莫斯科州停电
 - 大规模停电使莫斯科瘫痪,俄罗斯首都的地铁列车和交通中断
 - 特朗普的要求给微妙的关门谈判带来了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