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据称接近达成协议,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技术
英国《金融时报》星期二(9月1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尽管日本政府对中国威胁要报复日本企业感到担忧,但美国和日本仍接近达成协议,将限制对中国芯片行业的技术出口。
美国与盟友最近进一步加强了在新兴技术领域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美国商务部9月初先更新了对量子计算、半导体制造等先进技术限制出口的清单,隔日荷兰政府就立即宣布对该国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扩大管制其光刻机的出口。
据《金融时报》报道,白宫希望在11月总统大选前公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包括一项要求非美国公司必须获得许可才能向中国芯片行业出售产品的措施。
报道称,拜登政府与日本和荷兰官员已经花了几个月时间进行密集谈判,希望建立互补的出口管制制度,让日荷公司不会成为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针对的目标。
此前,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7月曾报道,白宫已经通知盟友,美国正研究是否要动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措施,这些措施将适用于日本的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和荷兰的阿斯麦等关键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供货商企业。
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规范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产品,并适用于在外国制造的产品,哪怕只是使用了一点点美国技术,美国政府就有权阻止这种产品的销售。
《金融时报》报道引述知情的官员表示,目前美日谈判接近取得突破,美国与日本官员已经讨论了如何让任何中国报复的冲击降低,但一名日本官员警告说,局势仍然“相当脆弱”。
据报道,日本政府特别担心,如果东京采取美国推行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国可能会阻止关键矿物、尤其是镓和石墨的出口,而北京据信已对东京和日本企业发出威胁。
华盛顿的出口管制措施旨在弥补现有规则的漏洞并增加限制,让中国更难获得关键的芯片制造工具,而这些限制料将对荷兰阿斯麦和日本东京电子产生最大的影响。
《金融时报》报道说,美国还希望阿斯麦和东京电子限制服务,包括软件更新和工具维护。此举将对中国造成重大打击。
该报道引述荷兰一位消息人士形容,《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犹如“一颗外交炸弹”,而美日荷官员谈判的重点是协调三国的出口管制规则,以确保日本和荷兰公司不受《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影响。
一位熟悉谈判的人士对《金融时报》表示,尽管达成协议“并不容易”,但美国必须谨慎行事,避免采取导致日本和荷兰放弃有助于协调出口管制的三边机制的行动。该三边机制是在特朗普政府期间创建。
该人士表示,拜登团队显然感受到了时间紧迫,愿意让对话持续,以争取最后一刻达成协议。
该报道说,美国的谈判代表包括来自商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官员。一位熟悉谈判的人士表示,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美国驻日大使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采取了“一个坏警察,一个非常坏警察”的策略。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为什么 Olo (OLO) 的股票今天飙升
- 消息人士称,OPEC+ 将于周六再次加速增产
- 南华早报:中国告诉欧盟不能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失利
- 印尼与美国达成“大胆”贸易协议,誓言将大幅削减关税
- “故意大规模和愤世嫉俗”——泽连斯基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
- 美国就业报告鼓舞经济乐观情绪,股市上涨
- 乌克兰银行赢得克里米亚资产损失对俄罗斯提起 15 亿美元的上
- 伦敦贸易谈判后,美国取消对中国的芯片设计软件限制
- 特朗普的全面减税和支出法案获得国会批准
- 随着克里姆林宫加强战争控制,俄罗斯互联网中断率飙升
- 唐纳德·特朗普和弗拉基米尔·普京进行了电话交谈
- 中国大获全胜,制裁削弱俄罗斯钢铁行业
- 随着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枯竭,新平台将美国投资者与乌克兰初创公
- 乌克兰杀死了普京刚刚提拔的俄罗斯海军高级指挥官
- Alphabet (GOOGL) 达成协议,从 Common